上海市宇航学会召开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

作者:上海市宇航学会 2020-05-27 15:52
       2020年5月21日,上海市宇航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上海科学会堂隆重召开。会议由汪浩平副理事长主持,学会副理事长马佳、丁雷、华崇志、徐健,常务理事孙刚、陈杰、杜朝辉、李岩以及理事共38人出席。
       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宇航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增补常务理事、理事长选举办法、2020年度学会活动经费预算报告、2020年度学会工作计划;经无记名投票选举,分别通过学会新增常务理事张宏俊、赵海燕,新任理事长张宏俊。由于工作调动,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党的工作小组原组长代守仑不再担任学会理事长,推荐新任理事长张宏俊为新任党的工作小组组长接替代守仑在学会的党务工作。
       新当选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新任理事长的张宏俊先生作最后讲话。他首先感谢各位理事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期望各团体会员单位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学会工作,让学会在航天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崇高,他表示一定秉承学会宗旨,竭尽所能,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把上海市宇航学会建设成为把上海市宇航学会建设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推动学科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普及航天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服务政府与社会的重要平台。最后,他代表理事会就未来的工作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顺应时代,加强学会建设。
       学会建设要与航天事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当前,中国航天科技水平正由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过渡,中国宇航发射次数已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上海地方的航天产业发展也极为迅速,高密度研制发射已经成为常态。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已经成为新的目标。在这种形式下,学会要加强变革,适用航天事业发展形势。
       学会建设要与航天科技工作者相适应。学会是联系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当前,航天科技工作者中八零后已经属于“前浪”,九零后、零零后等“后浪”正奔涌而来,逐渐成为主流。我们学会建设要主动适应航天工作者的年龄更替,才能及时响应他们的呼声,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
       学会建设要紧密契合党和政府要求。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的重要论述。2016年3月8日,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国务院批复同意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目标,航天事业成为国家三步两阶段的重要支撑力量。航天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意义愈发重要,我们学会也要紧密结合中央和国家对航天事业的定位开展建设。
       二、依据章程,履行各项职责
       继续做好学术交流工作,巩固学术交流主渠道地位。聚焦科技创新,努力打造高层次、重实效的学术交流平台,注重发挥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做强做大上海航天科技论坛品牌,鼓励资源共享,倡导思路碰撞,为科技工作者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民主学术气氛。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丰富学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专业委员会的均衡发展,发挥专业委员会在学科领域的引领作用。
       创新科普工作方法,丰富精品科普活动内容。继承和发扬科普工作的成功经验,延续学会各项科普精品活动。同时,优化科普工作理念,创新科普工作方法,拓展科普工作内容,加强航天科普与科学知识的融合,充分拓展渠道和资源,扩大面向社会的航天科普宣传。
       做好咨询和科技成果评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发挥学会学科齐全、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关注国家和上海市重大发展战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等发展战略落地,组织专家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各种咨询活动。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让航天科技最新成果为上海创建具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服务。
       三、着眼世界,开展国际交流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航天科技发展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是最先受到国际宏观形势影响,也是受影响最深的。宇航学会作为民间组织,有作为的空间。
       要树形象。要利用各类国际交流平台,宣传中国航天事业形象,展示中国形象,为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要交朋友。积极开展同国外的科技团体和科学家及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要通有无。要促进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尤其在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方面,要加大国际交流力度,这是中国航天事业能否实现领跑的关键所在。


新任理事长张宏俊讲话

会议全景

 
已有2684人阅读